2017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

来源:畅想智能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7-09-27 09:36:21

腾讯家电讯(李珅)在电影《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的家充满了科技的味道,他可以双手在空中操作电脑,电脑呈现出来的全息影像能够直接显示在眼前,他的管家也是一部机器,他可以直接通过语音下达各种指令,甚至还能和这个机器管家聊天。每当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类似的画面,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如果我的家是这样该多好,大家所期望的这种生活其实就是所谓的智能家居。

一、智能家居启蒙靠比尔·盖茨,市场引爆靠谷歌

智能家居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智慧家庭、智能住宅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事情,近年来,智能家居的说法才算统一下来,提及智能家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说的就是家居生活智能化的事情。

如果要给智能家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智能家居是家居平台物联网化的结果,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趋势下,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居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统一协调管理,最终为提供更为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生活环境所服务。

1、智能家居从智能建筑谈起

说起智能家居的起源,要从上世纪80年代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承建的“城市广场”说起,城市广场(City Place)是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对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的结果,这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这座大厦共有40层,装备了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办公系统,成为了智能建筑领域标志性的产品。

随后,1985年,日本在东京青山建造了本田青山大楼,1988年,英国非营利组织“完整”组织在自己的建筑研究开发中心建造了一座“完整”别墅,全球智能建筑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1989年,欧洲各国智能建筑的比例普遍在5-10%之间,而智能建筑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展得更快。

很多的产品都是先出现在商用领域,然后才转向消费领域,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实际上智能建筑正是智能家居的商用版,在商用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才开始转向消费领域,让个人用户也能体验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

2、比尔·盖茨智能豪宅成智能家居经典案例 智能建筑的出现虽然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动化技术在楼宇中的应用,但真正对大众起到智能家居概念启蒙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智能豪宅。比尔·盖茨位于华盛顿州梅迪纳的智能豪宅于1997年建成,这一建筑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耗时七年,花费高达9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亿元。建筑内有多个高性能的Windows NT服务器作为系统管理后台,所有家电、门窗、灯具、池塘、水族箱均由电脑控制,灯光和其他家电的设定都是自动调整,宅中的一棵百年老树配有传感器,可以根据需水情况实现自动浇灌,每个访客都需要配备作为身份标识的电子探针,方便系统知道其所在位置,这一整套设计即便放到现在也十分出众,更何况是在1997年。

当然,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也相当奢华,其具有7个睡房、24个浴室、6个厨房,而且并不仅仅是住宅,还包括办公室、体育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占地超过6000平方米,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其客厅,客厅的背景墙是一个巨大的水族箱,其中养着鲸鲨等稀有物种。高度智能化加极度奢华两个标签组合在一起之后,比尔·盖茨的豪宅就已经成了智能家居的最典型案例。

3、谷歌收购Nest引爆智能家居

从1984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出现,至今已有30年的光景,即便从1997年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落成开始计算,至今也有近20年的光年,但智能家居并没有获得长足进步,不仅在国内, 放之全世界范围也是如此。一没有统一标准,二没有知名公司,三没有实用产品,导致智能家居越来越成为一个空壳概念。

近几年来,国内用户如果想体验智能家居,在市面上几乎找不到像样的产品,在网上搜索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也多是一些并不知名的公司,这些公司提供的方案无外乎安防、远程控制、窗帘和灯光控制、楼宇对讲等等,但并不涉及具体品牌,用户对所采用的产品品质一无所知,本应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家居被按照传统行业的做法来处理,已经很难看到科技的味道。

从强化品牌的单一产品到淡化品牌的整体解决方案,智能家居应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发展,但从一开始就有公司推出整体打包的方案,无疑是在滥用智能家居的概念,同时也有浑水摸鱼的嫌疑,这样的方案并没能真正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反倒是伤害了用户的体验,让用户对智能家居的概念产生了不信任感。早几年你对别人说我是做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对于听的人来说,和听到有人介绍说“我是某某中介”并无两样,这对于整个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智能家居发展了30年仍处于混沌状态,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引爆点、是大公司的进入和实力公司的强推,这个引爆点就出现在2014年初。

2014年初,谷歌以32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由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创办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而托尼·法德尔是前苹果公司iPod部门主管,被誉为是iPod之父,因此Nest从创办之初就备受关注,随着谷歌宣布收购,Nest火了,智能家居也彻底被引爆了。

二、智能家居只是虚火,消费者对现状不满意

2014年被誉为是智能家居的元年,发展至今已有差不多一年光景,期间有无数大企业和小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并推出相关产品,经过一年的洗礼,大众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又是怎么看的呢?

日前,腾讯家电做了一项关于智能家居的调查,调查涉及20个问题,涵盖了对智能家居认知的各个方面,答完全部问题才算一个有效样本,这一调查在腾讯网多个用户群反差较大的频道进行推广,最终获得了50338个有效样本,从中可以一窥国内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一些看法。

1、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

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高达95.19%的网友表示对智能家居感兴趣,可见智能家居吸引力之大。智能家居是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对其可以从四方面考量:

1)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试图通过互联网来颠覆每一个传统企业,家居行业也不例外;

2)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可以让人兴奋的关注点了,智能家居恰恰是这样一个契机;

3)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此之前从没想过Nest卖给谷歌可以值32亿美元,或试图改变点什么或希望一夜暴富,无论抱着哪种心态,都促使创业者们进入这一行业;

4)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好的项目,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如此之大,乃至于其中的每一类产品几乎都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资本也蜂拥而至。

在沉寂了几十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也终于火了起来,随处可见相关的宣传,这也是在调查中网友对智能家居认知度如此之高的原因。

2、消费者对现状不满

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让网友自己描述一下什么样的生活叫智能家居时,很多人实际上没办法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在做街头采访的时候感受尤为明显,圈内圈外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完全不同,智能家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呈现出“虚火”的症状。

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在于智能家居在国内的发展较晚,进程缓慢,消费者缺乏引导,市场也缺乏培育。在2014年以前,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只在非常小的一个圈子里流行,谈及智能家居的基本都是圈内的专业人士,到了2014年之后,智能家居的概念才逐渐在大众中开始流行,但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都更多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推动也是自家的产品,但智能家居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国家标准没有跟上,也没有一个部门或组织来对市场进行培养和教育,导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虽然感兴趣,但却是缺乏进一步认知的,难以将其具象化。

另外一个原因是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没有厂商敢说能做智能家居的全部,消费者就更加盲人摸象。在智能家居的这个行业里,有做方案的、有做平台的、有做入口的、有中间件的、有做软件的、有做配件的、有做芯片的、有做终端产品的,还有做渠道的,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敢说自己能做智能家居的全部,因此每一个节点的厂商所描述的也不是智能家居的全貌,既然如此,即便这些厂商各自都能覆盖很多的用户,但对于用户而言,无法对智能家居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想说清楚什么是智能家居就更不可能了。

智能家居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可以讲,智能家居本身就是一个因矛盾而发展的结果,这个矛盾就是先进的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和落后的家居产业之间的矛盾,也是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和家居产品体验停滞不前之间的矛盾。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消费者也会主动从各个领域看到或听到关于智能家居的一些信息,在关于对智能家居预期的调查中,36.62%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和预期完全不沾边,50.91%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靠谱但仍低于预期,总计对智能家居现状表示不满的用户达到了87.53%,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本来就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加之一些厂商在新品上滥用智能之名,对用户造成了一定误导,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三、智能家居发展的几个阶段

什么样的生活算智能家居呢?抛开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和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调查中我们具体地列举了一些。

23.86%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可以用手机或电脑控制家电,如用手机控制空调温度,17.64%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和用户进行交互,如加湿器告诉用户房间太干自己启动了,19.02%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感应用户并自行设置,如电灯知道用户离开房间自动关闭,14.53%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不同家电之间可以共享用户数据,如床告诉空调用户太热已经出汗了,24.95%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并自我优化,如闹钟知道用户每天几点起床自动叫早。

实际上,这些场景都属于智能家居,只不过是各自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智能家居的发展阶段可以从产品形态和控制方式两个大的维度来看,从不同维度看,智能家居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将这几个维度割离开各自剖析一下,当然,智能家居在实际发展中这几个维度是混合在一起的。

1、从产品形态看智能家居的三个阶段

从产品形态来看,智能家居的发展可以分为单品智能化、不同产品之间联动、系统化实现智能三个阶段。智能家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功能,想要一上来就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并普及开来,这是不现实的,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挑典型产品先实现智能化,逐一智能的产品之间不断进行联动,并带动不够智能的产品进化,最后才是系统化的铺设,将每个产品无缝接入进来,最终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

1)第一阶段:单品智能化

至于选哪些产品先实现单品智能呢?创业公司和家电企业会呈现从两端向中间走态势,创业公司优先选择小型家电产品,如插座、音响、电灯、摄像头等,而家电企业则优先选择大型家电产品,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家电企业会占一些优势,因为家居生活大家电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智能家居无法绕过去的,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想做大家电几乎不现实,只能采用合作的方式来推进,阻碍较大,而家电企业做小型家电产品就会灵活得多,既可以自己拉团队做,也可以和第三方合作。

这个过程中当然也会有特例,比如海尔,海尔将智慧家庭的概念作为其2014年的主线,在将大家电智能化的同时,也在小家电上颇有举动,一边通过内部创业的方式推出了ISee mini智能投影、智能路由器、空气盒子、醛知道等产品,一边还依托U+平台推出了大量第三方的产品,如GE智慧照明、蓝信康血压计、土曼智能手表、Risco安防套装、Power-tech智能插座、Picooc体脂仪等,合作企业有40多家,给人相当有规模的感觉。

另外一个特例是BroadLink,这本是一家创业公司, 却按照巨头的思路做了智能家居平台化的事情,BroadLink在零敲碎打卖智能插座的同时,将WiFi模块当成一个高优先级的业务来做,做了一个名为BroadLink DNA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有80多家家电企业采用了BroadLink的WiFi模块,其中不乏万和、老板、志高、格兰仕、奥克斯、海信、万家乐、苏泊尔、奔腾、联想、长虹、欧普等知名企业,BroadLink于是曲线进入了大家电市场。

那么如何选择优先智能化的单品品类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则,经常用得到,用户关注度高,另外一个原则是可以成为智能家居入口。在调查中,我们也列举了很多类家电产品,只有三类产品的占比超过10%,分别是电视、电灯和空调,而不足10%但超过5%的则有冰箱、洗衣机、净化器和摄像头,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至于入口产品,指的是可以通过这个产品触及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我们会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2)第二阶段:不同产品联动

不同产品的联动是单品智能化之后进一步进化的结果,首先不同品类产品早数据上进行互通,在今年6月的时候Misfit和Pebble就达成了深度合作, Msifit将自家的算法嵌入到了Pebble的硬件设备中,在Pebble智能手表中,通过Misfit Pebble App就可以查看Misfit的数据,还能在成就榜中和朋友PK。同样在6月,Jawbone和Nest也达成合作,Jawbone UP24手环将能够与Nest恒温器进行数据互通,Nest则可以根据你的睡眠状态来自动调整室温。

在国内,麦开和bong两家国内做智能硬件的公司也在数据互通上达成了合作,bong II智能手环、Lemon体重秤、Cuptime智能水杯等智能硬件产品将实现互联互通,第一步是在Bong的app中可以查看到Lemon体重秤或Cuptime智能水杯的数据,在麦开的app中也可以查看到Bong手环的数据。

幻腾智能则是搭建了一个比较小规模的生态系统,自家的不同产品之间可以实现联动,比如用于安防的Sushi门窗开关传感器可以和Nova智能灯泡之间互动,开门开灯关门光灯等都可以自定义,此外,UFO红外传感器也可以和Nova智能灯泡之间联动,尽管没办法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但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

后续不同品牌、不同品类产品之间会在数据上做更多的融合和交互,但这样的跨产品的数据互通和互动大多可能还是没办法自发地进行,只能人为去干涉,比如通过手环读取智能秤的数据,通过温控器读取手环的数据等。

3)第三阶段:系统化实现智能

至于系统化实现智能现在看来可能就是比较科幻,这是跨产品数据互通和互动之后再进一步的结果,不同产品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互通,并且将这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不需要用户再去认为干涉,比如智能床发现你太热出汗了,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空调,空调就启动了,或者是抽油烟机发现油烟量太大,自己搞不定了,赶紧通知净化器,净化器就做好准备开始吸附PM2.5并除味。

系统化实现智能是建立在具备完善智能化单品以及智能产品可以实现跨品牌、跨品类互动前提下的,这需要智能家居中的所有产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之上,遵循着统一的标准,即便某一小部分产品使用独立的平台及标准,这些平台所依赖的子平台也应该可以无缝连接到整个智能家居的大平台上来。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已经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厂商,其实不需要太顾及自己的所遵循的标准会不会成为主流,自己是不是太封闭了,需不需要多拉一些大家电厂商实现无边界合作等等,只需要考虑自己这一套智能产品的网关设备是不是可以嫁接到未来的大平台上即可。

2、从控制方式看智能家居的四个阶段

从控制方式来看,智能家居的发展可以分为手机控制、多种控制方式结合、感应式控制、系统自学习四个阶段。手机控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很多厂商在做智能产品的时候也是加一个WiFi模块,支持手机控制就称其为智能,实际上这是非常低级的智能,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智能。

1)第一阶段:手机控制

对于很多产品来说,有手机控制未必比没手机控制智能,智能家居公司Viva Labs联合创始人兼CEO Henrik Holen曾专门撰文谈及了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他表示,令人满意的智能家居产品应遵守四个原则:不求用户互动,让用户当家作主,改善产品以及替用户分忧。其中不求用户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Henrik Holen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他表示,“积极的互动只是我们使用智能家居产品过程中的极小部分。在大多数时候,它们会在幕后工作,帮助我们开始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很多厂商将手机控制作为智能的必要条件,其实就是在强求用户控制,不仅没有给用户带来智能的感觉,反倒成了拖累。

简单举例来说,比如窗帘、电灯等增加手机控制功能之后,可以躺在床上就控制窗帘或电灯的开关,但一旦手机找不到了,窗帘和电灯也无法开合,这样手机控制就成了累赘。但如果再如洗衣机看重的是洗涤速度和洁净程度,空气净化器看重的清洁速度和噪音大小,热水器看重的是加热效率和安全性,如果这些更核心的功能没有提升,只是增加联网功能支持手机控制开关,并无实际意义。

2)第二阶段:多种控制方式结合

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方式应该有很多,现在除了手机控制,已经出现了触控、语音、手势等多种控制方式,洗衣机、净化器等现在都出现了支持触摸控制的产品,语音控制则更多体现在电视、智能音箱等产品上,而手势控制在水杯、空调、音响上都有应用,至于独立的遥控器指的并不是家电自带的遥控器,而是独立的硬件按键,这样的独立遥控器优势在于通用性强,可以控制各种家电,且不需要手机一样开机解锁打开App一系列动作。

比如国外bttn和国内魔豆按键就都是这样的产品,可以和其他设备连接,一键实现电灯、WiFi、电视的开关、也可以一键实现点餐、叫车服务等。现在手机之外的控制方式虽然很多,但各自只出现个个别家电产品上,还没有广泛交叉使用,在单纯的手机控制之后,这些操控方式一定会融合在一起,一个产品也不限于一种操控方式,可能既能手机控制,也能语音、手势等控制。

在调查中,愿意用手机或电脑控制家电的比例最高,达到28.87%,但语音控制只以微弱的劣势排在第二,实际比例也占到了28.44%,其他集中控制方式分布相对则比较均匀,可见网友对于更丰富的控制方式是非常期待的。

3)第三阶段:感应式控制

手机控制也好,多种控制方式相结合也罢,都是人主动控制机器,理想化的智能家居应该更进一步,不需要用户去说我要打开空调或我要打开电视,智能家居系统应该能够感应用户的状态,进而对设备进行调整,做到无感化,智能家居才算初探门路。

真正的智能应该是看不见、感觉不到但又无处不在的,比如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就比手机控制电灯的开关要智能得多,你在房间里的时候空调设置26摄氏度而你老妈在房间的时候空调自动调为28摄氏度就比手机调节温度要智能得多,把衣服放到洗衣机中按下开始按键就可以自动识别衣服的材质并选择最合适洗涤模式就比手机远程洗涤要智能得多。

当然要对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需要先有身份ID,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目前阶段通过摄像头采样进行人脸识别可能不太现实,但通过传感器的自动感知来辨识操作者是可行的,至于这个身份ID是手机、手表、手环还是植入体内的一个芯片抑或是其他,就还有待证明了。

4)第四阶段:系统自学习

变被动为主动是智能家居必然的进化之路,目前实际上已经有厂商在尝试性地来实现,比如带着手环靠近电视,电视会识别到人离得太近,自动降低屏幕亮度或暂时将屏幕背光关闭以此达到保护人眼的目的。变被动为主动需要大量传感器的介入,温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等,未来的智能家居可以说就是传感器组成的。在智能家居实现了主动自动化之后,才会真的给人带来只能的感觉。

当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再进阶的智能家居应该是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并自我进化。比如你夜里起床基本都是去上厕所,厕所的灯就应该记录这一习惯,并且每次你晚上起来就自动打开,再如你每次洗澡水温是40摄氏度,而你父母每次洗澡的水温是43摄氏度,系统就应该记住每个人的习惯并且在识别用户之后自动对预设水温进行调整。

3、现阶段厂商多以展示为主,消费者更愿体验单品

正是由于智能家居有这样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企业和用户两端都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从企业角度来看现阶段推智能家居主要在概念层面,主要方式是建一些体验店,意在树立品牌形象,下一个阶段才是将产品全面智能化,并真正投入使用。

对于用户而言,目前的智能家居是不够成熟的,即便全面采用也不会有太理想的体验,因此在调查中,48.18%的网友表示目前愿意通过购买单品的方式来体验智能家居,39.15%的网友表示原因对家中某些局部进行小规模装修来体验智能家居,愿意对家居整体进行彻底重新装修的网友只占12.68%。但如果考虑到未来组件智能家居,就有66.54%的网友表示愿意从一开始装修就考虑家居的智能化问题了。

基于用户目前的认知,企业端短期的最佳做法也是在建立体验店宣传品牌配需市场的同时,多推一些小而美的单品,既有利于用户体验,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快速进入智能家居的节奏,而从长远来看,轻量化的智能家居很难形成大的气候,调查中在未来仍坚持通过购买单品体验智能智能家居的网友只占33.46%,实际的数值可能比这个还要低,企业一定要将装修、布线等复杂、重度的智能家居产品纳入考量范围。

四、智能家居的问题

1、缺乏高品质的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的智能家居产品现状基本差不多,并没有高品质的成体系的解决方案,在国内我们能看到不少所谓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主要功能也集中在我们介绍过的温控、灯光、插座、窗帘等产品上,一般三室一厅的解决方案就要数万元,这还不包括装修的价格,可以说是又贵体验又差。智能家居是人们不断追求一个美好梦想,但是现在和过去以及相当一段时间未来一样,智能家居仍然饱受碎片化的困扰,缺乏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也难以形成体系。

在2014年CES上,智能家居产品异军突起,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不仅有可以用手机追踪数据并分析刷牙习惯的牙刷、有可以随时调整床组角度和枕头高低来让用户睡得更舒服的智能床,还有三星、LG等厂商推出的整体化解决方案。

三星的智能家居系统名为Smart Home,初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设备控制、家庭视窗及智能售后客服,设备控制功能将允许用户随时监视和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可以触控操作,也可以语音控制。LG的智能家居系统名为Home Chat, Home Chat采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得家中的智能家电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通讯工具与主人进行交流,而LG生产的全部家电将陆续全部可以接收数字状态更新,拥有更智能的大脑,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短信命令进行远程控制。

如果说知名度足够又能够现在拿来就用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可能就只有联想推出了,今年夏天联想悄然推出了两个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之家套餐和关爱之家套餐,售价分别为35352元和13887元。联想本次推出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包括有智能安防子系统、智能监控子系统、灯光控制子系统、窗帘控制子系统、电器控制子系统、影音娱乐子系统和多屏互动子系统,可以实现本地、远程布/撤防操作,并可查询报警记录、实时视频监控、 远程灯光控制、窗帘控制,以及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远程控制等功能。不客气地讲,联想推出的智能套餐除了品牌更响亮一些,和网上一些不知名小厂的套餐并无本质区别,实现的也是比较有限的智能。

2、发展迟缓受五方面限制

2014年CES第一次让我们觉得智能家居离我们这么近,但实际上是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家居出现30年之后才略有起色,在国内情况也大抵如此,那么一直以来智能家居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发展受限呢?海信是国内智能家居的先驱者之一,我们不妨以海信为例,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内智能家居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

在今年夏天一次规模不大的交流会上,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谈及了关于智能家居的一些思考,他认为,智能家居是家电的必经之路。王志浩表示,虽然海信目前还没有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但是海信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探索却是从很早就开始了。2003年海信参与推出了闪联标准,2011年海信牵头成立了中智盟(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的简称),都是对智能家居的探索。

王志浩对海信此前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总结,认为海信在商业模式和产品技术方面均存在一些错误。在商业模式方面,王志浩认为海信此前的智能家居主要有三大错误,一是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造成产业无法持续发展;二是消费需求确实,无法让消费者真正受益,因此难以大幅提升产品销售;三是没有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应用开发合作伙伴缺失。

在产品技术方面,王志浩认为海信此前存在四大错误,一是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形成无边界的系统方案;二是存在信息孤岛,应用受限;三是忽视了白电的技术进步;四是产品过于以人为中心,学习成本高,局限性强。

王志浩对海信智能家居探索的总结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从中不难看出,智能家居发展的阻碍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缺乏统一标准,第二是操作复杂,第三是成本较高,第四是智能功能不实用,第五是缺乏生态系统支撑。企业在智能家居的发展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用户在顾虑什么呢?调查显示,45.35%的网友在顾虑价格问题,担心智能家居太贵,24.49%的网友在顾虑实用性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不够智能,17.03%的网友在顾虑隐私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会泄露隐私,剩下的两个顾虑则占比相对较小,顾虑智能家居组建太费事占比5.26%,顾虑使用智能家居会被机器控制占比7.86%。

1)标准需统一,品牌无所谓

对于智能家居标准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65.36%的网友表示希望智能家居中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在被问到是否希望智能家居中全部家电都使用同一品牌时,53.63%的网友选择了是,选择的否的网友也达到了46.37%,这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选择,可见网友对智能家居品牌的统一性并不在意,相同或不同都能接受,但希望标准统一,这样智能家居的组建会更方便,也不会出现更多怪异的问题。

2)智能家居应无需学习

有一个令我们比较意外的调查结果出现,在被问及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学习如何使用智能家居时,68.09%的网友选择了愿意,为了智能化值得,另外31.91%的网友则选择不愿意,表示智能家居应该无需学习,也许有人会说,智能家居这种高科技玩意是给年轻人准备的,在我看来,科技是为了给人带来方便,而不只是给年轻人带来方便,能让任何人都轻松上手的智能家居才是合格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应该越来越简单,降低初次接触学习成本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之所以调查中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的超过95%的被调查用户对智能家居感兴趣,并且大部分用户把智能家居当然一个高大上的事情,而且相关企业在市场培育工作上有很多不足,智能家居在长达几十年内没有进展,导致用户的认知出现思维定式,认为智能家居就是这个样子。

3)价格会逐渐下降

不难看出,价格和实用性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既有家电企业,也有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有海量创业型企业,有的企业抱着浑水摸鱼的心态做事,有的企业则抱着可持续发展的心态做事,还在一些抱着互联网思维做事的企业总会以鲶鱼的身份出现,用较低的价格来搅乱市场,长期看这样的企业是值得肯定的,只有价格降下来,用户才更愿意迈出下一步。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网友对智能家居价格的接受度相当高,在不同的价格区间都有大量的支持者,10万元以上的支持率也有10.90%,可见从长远看,打造更彻底的智能家居是用户所期待也能接受的。不过,3万元以下的总支持率超过60%,可见想当时期内,轻量化的智能家居仍然会占据主流,处于3万-10万之间比例加起来只有不到14%,可见一些不上不下的方案可能不会受到太多的追捧。

4)实用性需着重考虑

至于实用性的问题,是很多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以洗衣机为例,三星WW9000、卡萨帝净水云裳智能洗衣机都是很高档的智能洗衣机,三星WW9000配备5寸触控屏,支持和手机互联,但实际上,WW9000和手机连接之后,功能几乎就是这块显示屏的复制,远程可以实现洗衣功能,包括20余种洗涤模式的选择,并没有创造新的使用模式。卡萨帝净水云裳智能洗衣机在和手机连接之后所能做的操作,也无外乎选择洗涤模式、选择合适的程序等,洗涤完成之后,还可以继续智能烘干、抖散或者关机等,同样没有新的使用